菱形挂篮主要由菱形桁架、悬吊系统、走行系统、模板系统及张拉操作平台五部分组成。
桁架走行系统布置为,在主桁构架下的箱梁**面铺设用钢板组焊的轨道,轨道用竖向预应力筋通过短梁固定,轨道**面放置前后支座,支座与桁架节点栓接,前支座沿轨道滑行(支座与轨道间垫四氟乙烯板),后支座以反扣轮(或后勾板)的形式沿轨道**板下缘滚(滑)动,不需加设平衡重。走行时用2个5T手动葫芦纵向牵引即可。轨道分节以便向前倒用。悬臂灌筑前,需要IV级冷拉精轧钢筋将轨道上钢轨与桁架后节点锚固,使后支座反扣轮不受力。底模及外模与主桁同步行走。具体步骤为:脱模前用手动葫芦将底模架吊在外模走行梁上,解除后吊带,脱模后,底模随桁架一起向前走行。内模脱模后,内模架落在走行梁上,人工用手动葫芦即可将其移至下一梁段。
③模板系统:由外侧模、内模和底模等几部分组成。
前后吊带(杆):前吊带的作用是为底模平台提供前吊点,其承受几乎一半的挂篮荷载。当待灌段混凝土重量较大时,一般采用吊带,否则用吊杆。吊带一般用16Mn或性能更好的钢板并布设销孔而成,一般3m一段,分段间用销轴连接,以适应不同梁高的需要。当采用吊杆时,钢材一般用冷拉IV级精轧螺纹钢筋。每根吊带或吊杆在横梁上放2台千斤顶通过扁担梁调整底模标高。